(写于2021年2月5日)
今日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有关我的评论:《〈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湖北大学王锋读后感:初品基础教育界“成功学”》


《〈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湖北大学王锋读后感:初品基础教育界“成功学”》全文如下:
提到“成功学”,作为社会人肯定不会陌生。只不过大家所熟悉的“成功学”,大多由商业大佬书写,讲的是商业上的智慧。而李汉宁老师《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一书,则是关于教育或教师成长的“成功学”。
我与李老师曾同为特区基础教育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在事业上产生了交集。限于学识和经验,李老师扮演了传道者角色,而我是学习者。联系起传道者和学习者的媒介最初是李老师在朋友圈随手而写的对于人生、生活、事业、教育等的感悟。这些感悟对我很受用,因为我能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增加一些智慧。李老师的这些经验如果用一个词语包装一下,那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成功学”。
对比市场上的那些“成功学”,我觉得李老师的“成功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他说的都是大实话,不像有些人要么乱灌鸡汤,要么言之无物,要么故意误导。另一个特点是他将成功经验倾囊相授,公开分享,不像有些人要么保守秘密,要么故弄玄虚,要么避重就轻。
我印象最深的是,很多人谈成功之道,从来只谈自己创业,不谈背后资源;只谈个人奋斗,不谈时代背景;只谈明面现象,不谈背后交易等等。其实在我们中国,做人和做事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才有人事一说。人情世故和人情往来,这些本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又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一说。对于个人的成功之路,李老师从不讳言他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天时地利因素,遇到的那些“贵人”,他应该是我见到的第一个详谈贵人如何助力自己的“成功人士”。这虽是李老师“成功学”的一个小小侧面,但却足以以微见著,管中窥豹。
文章朴实真诚大智慧
品读李老师朋友圈的文章,不得不说,他的文字文章朴实、真诚,蕴含着大智慧,不乏作为前辈过来人的真知灼见,常给我们后学晚辈以启迪思考。
一个人的成长有三大助力:良师、益友、好书。李老师朋友圈的文章的确让我如获至宝,然而朋友圈的文章毕竟是零散的,缺乏系统的。幸运的是,李老师将他的“成功之道”落笔为文,编辑成书,这就是他的第十本大作——《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此书业已出版。作为该著作的首批读者,我受益良多,在此愿与读者分享。
在聊一聊这本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反映李老师在教育界业绩的关键词:书法学科教授、中小学书法正高级教师、深圳市首位书法学科名师、深圳市书法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教育部考试中心硬笔书法等级考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教育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等等。说实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无法分辨这一串名词的份量,但是正高级职称这是所有学科教师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据2018年数据,全国中小学教师正高级指标总计3604个,中小学教师总数高达973万余人,比例为10000:3,因此言之万里挑一并不为过。因此,我来评论李老师的大作,是不够资格的。于书法我是门外汉,于名师成长之路我是晚辈后学,只有中学教育,我还算是同道中人,故而斗胆谈一谈读书体会。
为教师指明路子和方法
《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一书,作者立意为中小学书法教师乃至其他学科教师的成长成名指明路子和方法。其实类似的书籍,市面上有不少,编著者既有大学教授,也有中学教师。大学教授的著作,大多详于理论,而短于实操;很法多一线名师,经验丰富,要么苦于无法通畅晓明的书写,要么提炼总结不足,无法推而广之其他学科。而李老师从一名大学书法副教授到中学书法正高级教师,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书法教学、课程建设、学科引领等方面均有心得,才能使本书做到上述优点兼而有之。
《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洋洋洒洒55万余字,包含名师申报、名师工作室创建、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课题研究与课程开发、网站创建、论著或教材出版、公开课与学术讲座、文稿发表、教学成果奖申报、职称申报、媒体报道与评论、学术论文范例等共13章。这些章节呈现了作者作为中小学书法教师的理想与思考、追求与努力、经验与教训、奋斗与收获。每一章都设置了一节的篇幅谈作者的心得,然后在其他节展示原始、真实的范例材料,在范例材料的主要段落后面进行思想意图、策略方法上的说明或点评,努力提供相对完整的有一定操作性的项目模板。这使得本书具有实操性、普适性和推广性。古人有“六经注我,我注六经”之言,今观李老师发展之路,也可谓之:李教授成就了书法教育,书法教育也成就了李教授。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书也是如此,视角不同,“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会说:“这本书的书名叫做《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是写给书法教师看的吧”?其实不然,本书既是书法教育界的成功学,也是中小学教师的成功学。因为它所呈现的书法教师成长的路子和方法与其他学科基本相通,所以完全适合这些学科的教师参考,读者范围可以说是面向全体中小学教师。
本书为名师发展提供了十分详实具体的路径,小到提问答辩,大到课题申报,名师的心路历程,成功之法,失败之由,真实展现,其中精华,全靠读者领会汲取。本书通读下来,本人窃以为序言乃是本书的点睛之笔,是李汉宁教授前半生书法教育和学术经验的高度总结,读者可以反复阅读,从中领会适合自己成长的智慧。作为读者,我从本书中领悟到了名师之路的哪些方法呢?最基础的一点,天道酬勤,名师之路离不开勤奋。
名师之路离不开勤奋
作为读者,我从本书中领悟到名师之路的哪些方法呢?最基础的一点,天道酬勤,名师之路离不开勤奋。李老师在名师之路上笔耕不辍,近几年完成出版的关于中小学书法的系列书籍达到10部。以个人独著类为例,2008年3月出版的《中小学书法训练技巧》;2013年9月出版的37万余字的《中小学书法教学法》;2016年6月出版的22万字的《中小学书法理论知识趣谈》等,高产的背后是日夜的付出,正如李老师所说“每天坚持长达8小时以上的撰写时间”。其实日常书法教学占据了李老师大量的时间,时间不够怎么办?只能挤!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说过:我做的文章,大多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完成。而李老师则是“一夜灯花几度红,奇思常伴夜色来”,他只能利用晚上写稿,一直写到很困,写到筋疲力尽,甚至没有力气洗澡、拉窗帘,这才倒头睡下。所以这世上真的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除了勤奋,李老师还善于反思,既反思成功,也反思失败;李老师还做有心人,了解研究相关政策,提前做好十几年各种材料的留稿留档,这说明他具有规划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躺在功劳簿上,永远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才使得李老师能从完成物理专业、英语教师、大学书法教师、中小学书法教师等一系列身份转换。
此外,李老师文字语言是通俗的,善用比拟,比如谈写书的心得,将主题比作菜系,将内容比作菜品,将内容是否能完成比作原材料是否能买到等等。这种比喻可谓贴切。
以上均是我从《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学习的成功经验,但是绝非全部。不知不觉本文已经几千字了,再说难免有剧透之嫌,就此打住吧。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还得自己亲自去尝一尝。诸位读者朋友还是应该买来此书,自己阅读。总之,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小学书法名师之路》为广大教师读者指明了名师成长之路,能汲取多少营养,还得看读者的悟性了。